close
鄭弘儀三字經的反噬
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在為台中市長候選人蘇嘉全站台時,以粗話三字經開罵馬英九總統,引起輿論撻伐,過了一天,鄭親自出面召開記者會哽咽道歉。
自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以來,各種批評聲不斷,有戴他「紅帽子」,有拿他父親骨灰罈的文字大作文章等等,一切的批判還算有點「事實」與「文字」基礎,再以反面角度切入攻擊,但今日,像鄭弘儀如此低格調,於選舉造勢場合上罵髒話,實在是「前無古人,後來亦恐怕無來者」。
鄭身為公眾人物,有其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,恣意亂罵,行為荒腔走板之際,道德的墮落是讓自己成為低文化水平的人,於選舉場合罵髒話的惡德,在享受
炒熱場子氣氛的快樂後,最終仍會傷害鄭自身,因為這種快樂是一種「邪惡」,是「缺德」,更是無法見容於一個進步的社會,所以,才會引發眾怒,讓民眾群起
「鳴鼓而攻之」。
本質上,鄭擁有高知名度與許多媒體節目的主持權,民眾因藍綠基本立場不同,喜不喜歡他是一回事,但無疑的是,當鄭口出穢言之後,他的節目公信力便
會驟降,試問,有誰會認同髒話呢?遑論鄭所陳述補助大陸研究生來台政策的相關內容是錯誤的,而且鄭於七月早知該項資訊錯誤,重提此事可謂「機關算盡」,盱
衡縱使「海畔有逐臭之夫」,但強調道德倫理規範的社會,終究有其運作的機制,是不可以挑戰普世價值的。
培根說「如果有一個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,是最有利於培養好的社會公民的」,然而,若要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,就必須靠有影響力之人以身作則,才能讓美德成為民眾的生活準則,像鄭以髒話罵人,只是在尋找情緒的發洩口,此種負面教材真令人徒呼負負,難以恭維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